伊朗终于下定决心,公开表示已经和俄罗斯签下巨额订单,购买俄制苏-35战机提升空中实力,同时也很可能意味着歼-10CE彻底“出局”。
此前珠海航展上,伊朗空军司令绕着歼-10战机仔细参观,并亲自进入驾驶舱中体验的场景,让外界猜测这是伊朗对购买歼-10CE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苏-35】
这种猜测并非毫无根据,首先面对周边国家纷纷装备尖端战机的大环境,伊朗空军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在自己的武器库中加入更新的元素。
现代战争对空中力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更先进的雷达系统、电子战能力、隐身技术和远程打击能力,都成了一个国家空军不可或缺的要素,伊朗迫切需要一款能够让自己再次站在竞争前沿的战斗机。
然而,国际制裁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让伊朗不得不费尽心思寻找新的军备采购策略。
那么,既然有采购计划,为什么伊朗没有选择中国的歼-10CE呢?在国际军备市场上,歼-10CE虽然是一款颇具竞争力的飞机,但其使用记录相对较少。
【歼-10CE】
此外,除了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伊朗选择苏-35,除了看重其卓越的性能和成熟的技术,也因为两国多年的政治与军事合作关系使然。
在叙利亚内战期间,伊俄双方共同携手作战,这铸就了深厚的信任,选择采购俄制苏-35战斗机,不仅满足了技术需求,还巩固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类似米格-29、苏-24这样俄制装备的存在,使得苏-35的引进在后勤保障和兼容性上更具优势,减少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难题。
然而,对于错过歼-10CE这样的机会,伊朗也不得不面对潜在的损失,歼-10CE原本可以成为它们的重要候选,特别是在价格与性能的平衡上,它本可能为伊朗提供一个绝佳的替代方案。
失去引进中国先进战机的机会,也意味着伊朗多样化采购结构的削弱,加大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外交与军事合作的灵活性因此受限,此外歼-10CE附带的技术转让和服务支持,也本可为伊朗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助力。
【伊朗空军】
不难看出,伊朗在选择苏-35而非歼-10CE上,体现的是一种被动中的主动,以及权衡利弊后的理智考虑。
这也揭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因素对其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虽然错失了购入歼-10CE的机会,但伊朗仍能通过其他途径加强国防实力。
未来,伊朗需更加机敏,从多种角度应对迅速变幻的国际局势,为自己的安全与发展趟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