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多类型装备集中展示,体系化能力亮点频出,直击世界雷达展体验反隐身雷达新趋势

环球时报   

在近年的几次局部冲突中,以雷达技术为代表的电磁领域争夺战成为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5月17日至19日,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简称“雷达展”)在合肥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探访了中国展出的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雷达技术。

多类型装备集中展示,体系化能力亮点频出,直击世界雷达展体验反隐身雷达新趋势

JY-27V高机动米波警戒雷达马俊摄

反隐身雷达的集体亮相

在本届雷达展的室外展区,多部高大的雷达装备实物最为引人瞩目。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作为中国雷达装备的明星产品,今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简称“中国电科”)推出了多型反隐身雷达。其中就包括全新一代米波反隐身雷达——JY-27V高机动米波警戒雷达。当前的隐身战斗机或隐身导弹并非真正的“全频段隐身”,通常只对威胁较大的火控雷达或制导雷达使用的C波段或X波段频率有效,在频率较低的米波雷达面前反而容易暴露。这就是所谓“频段反隐身”。

中国电科38所专家徐海洲介绍说,38所率先解决了米波雷达面临的多径效应较大、阵地适应性欠佳、空域覆盖不连续、精度欠优等难题。该所通过对米波雷达的微波有源阵面、软件处理算法等方面持续迭代,推出“空中守望者”系列雷达。而这次展出的JY-27V雷达,是该系列中最新型产品,具有探测距离远、探测精度高、智能化程度好、机动性强等特点。其特有的大阵面大展收比设计,让其几分钟实现快速架收,像拉手风琴一样行云流水,同时实现了与微波雷达相同的探测精度。

除了频段反隐身技术外,这次雷达展上也推出了一种运用“能量反隐身”技术的先进雷达——YLC-8E UHF波段三坐标警戒雷达。该雷达集合高精度传感设备,具备天线车的动架设与撤收功能。它采用两维相扫加方位机扫全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结合大型相控阵天线阵面及大功率高效率数字T/R组件,从而显著提升了探测能力,能够执行对隐身飞机的远程预警探测任务,具备反隐身能力强、机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以及可维护性好等诸多优势。

这次雷达展还推出多型被动式无源探测雷达。该雷达不主动发射雷达波,而是利用广播调频、数字电视信号作为照射源,通过接收飞行器反射的雷达波来精准探测其行踪。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展出的JY-50外辐射源雷达具备两大显著优势。其一,生存能力强。因其不主动发射电磁波,难以被传统的电磁侦察手段锁定。其二,反隐身能力突出。现有隐身飞机对侧面和后面的雷达反射面积相对比较大,而广播等外源信号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天然具备反隐身能力。JY-50正是凭借接收隐身飞机反射的这些电磁信号,实现了对隐身飞机的有效探测,展现出强大的反隐身能力。

反无人机“新招齐出”

无论是现代战场还是城市安防,微型或小型无人机这样“低慢小”目标的威胁越来越大。而想要应对这类无人机,及时探测成为首要难题。在本届雷达展上,中国电科带来了应对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

多类型装备集中展示,体系化能力亮点频出,直击世界雷达展体验反隐身雷达新趋势

JY-50外辐射源雷达马俊摄

例如针对传统战场上的无人机威胁,现场展出了JY-11S波段三面阵低空监视雷达。它采用先进的数字阵列技术和软件化雷达技术,三个阵面同时工作,能同时探测和跟踪战斗机、低空巡航导弹以及中小型、微小型无人机,具有多任务能力强、“低慢小”目标探测效果好、跟踪数据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为光电设备、高精度雷达提供引导和目标指示。

另一种YLC-12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也是低空领域的“明星”雷达。其可充分解决中低空、弱小、慢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难题,具有低空探测性能优、阵地条件高适应、机动性能好、复杂电磁环境对抗能力强、目标雷达识别准等特点。为更加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该雷达采用智能化抗干扰设计理念,实现雷达抗干扰措施与干扰环境的匹配,获得最佳抗干扰收益。

为满足城市或重要设施的反无人机安防需要,中国电科还提供了由不同探测雷达组成的多维度、分层次低空监视体系,并配合无线电反制、定向能处置和动能拦截等反无人机手段。其中以实物形式首次展出的高精度反无人机单光子雷达是采用单光子探测技术研制的新体制雷达,工作于1550纳米人眼安全波长,具备全天时工作、高精度探测等优势,可实现10千米以上低空微型无人机的探测和分辨。此外,作为反无人机手段的一部分,这次展出的“空中警察”系统,还可以出动重装无人机,对闯入安全区域的黑飞无人机展开定向干扰,甚至空中发射网弹,实现“无人机抓捕无人机”。另一种“雷电”低空防御系统可利用高功率微波拦截和攻击波束范围内的无人机蜂群,具有光速攻击、无次生伤害、瞬间起效、可重复使用、“硬”杀伤等特点。

参展的DWL001A无源雷达也可以用于探测低空无人机。它同样是利用民用环境中的广播和电视信号,对于空中目标实现探测、定位和跟踪,具备机动性好、近距离探测无死角和对“低慢小”目标发现能力强等优点。低空目标声探测预警系统可被动接收目标低空飞行过程中辐射的声波,不受能见度、通视度等条件影响,自动完成低空目标的探测预警,可应用于重要场所和区域安保以及重点城市防护。

体系化作战的“核心大脑”

此外,在激烈的炮战中,快速定位对手位置并发动反击,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电科14所推出的SLC-2E武器定位雷达堪称“战场快反部队”,它能够远距离探测对方发射的炮弹,进而根据其飞行轨迹定位对手火炮位置并引导我方火力反击。SLC-2E雷达具备炮位侦察和防空监视等功能,可对360度范围内多类型重点威胁目标进行预警探测,作战对象包括各类炮弹、战术飞机、无人机、直升机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SLC-2E凭借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客户实际需求的响应以及采用的大量先进技术,具备了更为全面的用途,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

近年几场局部冲突的经历,让外界对于体系化作战的认识不断加深。然而想要实现大区域内多个作战要素、多个作战单元甚至多军兵种的联合体系化作战,对于信息化装备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相应能力。

在本届雷达展上,中国电科28所推出了“远谋”机动式指挥车,它具备全域态势感知、多域联合筹划和协同行动控制等功能。《环球时报》记者登上指挥车后发现,车厢四壁布满大尺寸显示屏,可分别展示不同的战场情报。该所技术专家说,“远谋”指挥车可以将不同平台和部队获得的信息,例如来自各种战场雷达、电子侦察、无人机等的情报进行融合分析,形成清晰明了的战场态势,供指挥员做出决策;同时还可对战场上出现的敌方目标,实时分析威胁程度,确定目标威胁等级,并快速生成相应的战场拦截、打击方案。

由于现代战场传感器的广泛使用,会提供海量的战场情报,如何有效筛选和整合各种情报形成清晰战场态势,并快速形成作战方案,已经成为全球难题。“远谋”机动式指挥车不但使用传统算法,而且还动用了最新的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助力,从探测目标到最终做出相应决策,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是秒级,相比传统指挥模式,极大提升了作战效能。

28所技术专家介绍说,想要发展类似的智能化指挥作战能力,不但需要可靠的战场通信技术和通用数据链技术将各种作战要素连接成网,还需要高效的情报处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和工程总体经验,同时对于情报信息的智能化整合能力也有很高要求。这也是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相关能力的原因。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