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差别是很大的,各有优缺点。
巡航导弹使用吸气式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依靠超低空飞行,掠地突防,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缓慢且高度较低,弹道规划复杂,可以多次转弯,甚至绕过对手的防空阵地,拦截巡航导弹的主要难度,在于难以察觉巡航导弹的实时航路,更难预测弹道的走向。这样一来,地面防空系统就无法进行宽大正面的防守。
位于西北某靶场的这座大楼,老有名了。前些年挨了几十次轰炸,主要是东风-10系列巡航导弹打的。
我国的东风-10巡航导弹在中段的巡航段采用了等高线地形匹配制导,可跟随地形进行超低空飞行。弹上的测高雷达以每隔几十秒启动一次,测得地形的高度数据,然后与弹载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地图相匹配,就可以调整导弹的巡航姿态。
有朋友询问:这东西每隔几十秒才启动一次雷达高度表?几十秒的间隔,导弹十几公里都飞出去了吧?
是的,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系统不是全程开机的,那样的话数据量太大,导弹计算机也受不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在惯导系统的漂移误差以内,测高雷达几分钟开机一次,校正一下就可以。
东风-10巡航导弹在末端采用雷达/光学图像末制导,可以通过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与导弹计算机装订的目标图像相对比,因此打击精度达到米级,可以瞄准大楼的某个窗口打进去。是战场斩首的利器。
对付巡航导弹,只能对重要设施进行重点防御。在面对密集防空火力时,巡航导弹要顺利突防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在近距离,即使是最简单的防空火炮也可以在雷达协助下击落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则不然,其利用高抛弹道带来的高速进行突防,虽然由于弹道较高因而容易发现,但是很难进行拦截。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很快,1000公里的全射程打击时间只有几分钟,可以极大地压缩对手的拦截窗口期。对于远程洲际弹道导弹而言,基本就没有太好的末端拦截手段,因为速度实在太快,即使是面对中短程的弹道导弹,也需要非常高精度高性能的拦截弹进行拦截。
即使是防空武器不那么先进的对手,只要有较好的雷达系统,只要有较密集的地面防空火力,也不难拦截巡航导弹,但要拦截弹道导弹则非常困难,需要发展先进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同时拥有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可以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充分各自的特点,给对手以较大杀伤。
一本正经的,能在战争开始阶段密集发射几百枚的远程巡航导弹的作战体系,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就能玩的。就是以色列空军也做不到。远程巡航导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导弹技术。
一般来说,玩好巡航导弹,要有三个必不可少是要素:一是要有一个先进而庞大的任务规划系统,能够随时对目标进行打击,而不是临战时才发现数据不足、环节繁琐,以至于贻误战机。美国最新型的“战斧”Block IV 巡航导弹形成任务规划只需要5分钟,整个体系作业过程也仅为3小时,十分适合打击时间敏感目标。
二是要有成体系的制导技术,光是简单的装个GPS可不行。先进巡航导弹在惯性导航系统+地形匹配+数字景像匹配+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地形辅助导航(米级)这一系列先进制导方式的引导下,圆概率误差只有几米,精度高得吓人,末端的精确度甚至可以直接打进敌人首脑办公室窗户。
但这些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非常严密的卫星和航空侦察体系,整个侦察体系在平时就把想定战争方向的目标信息、地理信息、详细等高线数字地图摸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量,小国根本做不到,除非大国盟友给一点分享。最典型的栗子,是乌克兰,如果没有北约的直接支持,乌克兰的“风暴阴影”导弹就跟烧火棍没啥区别。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巡航导弹打击,每次数十枚,也要准备几天。
三是,要有一台特别省油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巡航导弹不要求很高的飞行速度,而是要求远程飞行,因此巡航导弹要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以便能让巡航导弹以0.7马赫的速度飞行一个多小时。这些要素,需要整个国家的技术体系来支持,所以,拥有全套打击体系支持的远程巡航导弹是大国的专利,小国只能玩票。